导航

心理学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师资队伍 >> 副教授 >> 心理学系 >> 正文

王玉龙

发布者:jky 发布日期:2021-10-28 访问量:

一、基本情况

王玉龙(1978年—),男,湖南溆浦人,应用心理学博士。2001年本科毕业于意大利贵宾会教科院心理系,2007年和201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先后取得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。现为意大利贵宾会心理系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委员,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,湖南省少年先锋队工作委员会委员。主要从事临床心理和心理健康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,研究内容主要为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、心理挫折的发生及应对、青少年网络成瘾、家庭照料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等。

二、专著和编译教材

王玉龙 .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家庭照料:理论与实证.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20174

彭运石,王玉龙 .创造性人格:模型、测评工具与应用.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201610

王建平,张宁,王玉龙,朱雅雯 编著.变态心理学(第3版)(新编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)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84

王大华,王玉龙,编著.老年心理病理学.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,20141

王建平,张宁,王玉龙,编著.变态心理学(第二版).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39

参编.焦虑障碍与治疗(第二版).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25月(第十二、十三章)

参编.变态心理学.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91

参编.变态心理学(自考教材).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,200612

参译.变态心理学纲要.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95

参译.变态心理学案例教程(第3版).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810

张庆伟,彭勃,王玉龙,吴定诚 译.心理健康关键概念手册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12

三、主要学术论文

1. Wang Y, Lin F. (2021). Parental care deficiency and non-suicidal self-injury among Chinese rural left-behind adolescents: The mediating role of negative emotion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motion regulation ability. Inf Child Dev., 30(4), e2244. https://doi.org/10.1002/icd.2244 SSCI

2. Wang Y, Chen A, Ni H. (2021).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ybervictimization and non-suicidal self-injury in Chinese adolescents: A moderated-mediation model. Frontiers in Psychology, 11, 572100. doi.org/10.3389/fpsyg.2020.572100SSCI

3. Wang YL, Zhang MQ, Chen HL. 2019.Self-injury among left-behind adolescents in rural China: The role of parental migration and parent-child attachment. Frontiers in Psychology, 2019, doi.org/10.3389/fpsyg.2018.02672SSCI

4. Qu W, Li K, Wang Y. (2021). Early adolescents’ parent-child communication and friendship quality: A cross-lagged analysis.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, 49(9), e10697. SSCI)(通讯作者)

5. 王玉龙,陈阿翩,陈慧玲.青少年国家认同与自尊的交叉滞后分析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21291:148-151CSSCI

6. 王玉龙,张智慧,罗忆.留守儿童亲子沟通与生活满意度的交叉滞后分析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21294:854-857CSSCI

7. 王玉龙,张曼琪,谭甘露,林帆.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自伤的关系:友谊质量与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.心理科学,2020432:363-370. CSSCI

8. 王玉龙, 陈慧玲,袁燕.社会排斥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:羞耻感的中介和认知重评的调节.心理科学,2020432:333-339. CSSCI

9. 王玉龙,陈慧玲,覃雅兰,蔺秀云.青少年自伤行为的自我惩罚功能:源于内疚感还是羞耻感?心理发展与教育,2019352):219-226CSSCI

10. 王玉龙,汪瑶,唐卓,张曼琪.家庭功能与青少年情绪健康的关系:母子依恋的中介及性别差异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7,256):1160-1163CSSCI

11. 王玉龙,袁燕,唐卓.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情绪健康的关系:情绪调节能力的中介和家庭功能的调节.心理科学,2017,404):898-904CSSCI

12. 王玉龙,袁燕,张家鑫.消极情绪与留守青少年自伤:家庭功能与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7,251):75-79CSSCI

13. 王玉龙,覃雅兰,肖璨,蔺秀云.父母冲突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: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.心理发展与教育,2016323):377-384CSSCI

14. 王玉龙,覃雅兰.家庭无效环境与青少年自伤:有调节的中介作用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6244):734-737CSSCI

15. 王玉龙,汪瑶,易明,肖璨.家庭关系对青少年自伤的影响路径:一项序列中介效应分析.心理学探新,2016,363):251-256CSSCI

16. 王玉龙,姚治红,姜金伟.农村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:留守时间的调节作用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6,243):550-553CSSCI

17. 王玉龙,姚明,易明.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在挫折情境下的注意偏向——积极音乐的作用.中国心理卫生杂志,2015296):470-475CSCD

18. 王玉龙.家庭无效环境对不同家庭类型青少年自伤行为的作用.中国特殊教育,20155:80-84CSSCI

19. 王玉龙,钟振.挫折情境对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启动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5,232):209-212CSSCI

20. 王玉龙,彭运石,冯永辉.人格在家庭教养方式和犯罪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.教育研究与实验,20146,:88-91CSSCI

21. 王玉龙,彭运石,姚文佳.农民工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:社会支持和人格的作用.心理科学,2014,375):1220-1224CSSCI

22. 王玉龙,申继亮.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、家庭照料者负担感与其负性情绪的关系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13,211):133-135CSSCI

23. 申继亮,王玉龙. 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与家庭照料者负担感的关系:以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.心理科学,2012,351:238-242CSSCI

24. 王玉龙,王建平,付丹丹,王晓燕.网络使用特点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.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,2009174):476-478480CSSCI

25. 王玉龙,王建平,付丹丹.中小学生网络用户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.中国心理卫生杂志,2008229):631-635CSCD

26. 王建平,王玉龙,谢伟,杨智辉.价值观对蓄意创伤受害者PTSD症状的影响.心理学报,2007395):873879CSSCI

27. 王玉龙,谢伟,杨智辉,彭勃,王建平.PTSD在中国的研究进展.应用心理学,2005112):176180CSSCI

28. 王玉龙.透视青少年网络成瘾.中国教育报(京).2006.11.13

四、主持课题

1. 2021.1-2023.12,家庭社会资本视角下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、发展趋势及促进研究. 2.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项目批号:20YBA170主持

2. 2020.6-2023.12,全球化背景下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发展特点及促进研究.10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,项目批号:20YJA190009 主持

3. 2019.9.1-2022.12.31,青少年自伤的潜在变化类及其前因后果: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.3.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,项目批号:19A296 主持

4. 2017.10.13-2020.12.31,基于道德心理学的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心理机制及对策研究.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,项目批号:17YBA277(主持)

5. 2014.9-2017.9,基于家庭关系视角的青少年自伤机制及干预研究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,项目批号:14YJC190021(主持)

6. 2013.12-2016.12,大学生心理挫折的发生机制及挫折应对能力培养方案研究.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.项目批准号:13YBB151 (主持)

7. 2012.10-2015.10,挫折反应的产生机制:耐挫力的调节作用.湖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。项目批准号:12B076 (主持)

8. 2012.1-2014.12,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机制,意大利贵宾会校青年基金。项目批准号:11XQN08 (主持)

五、招生及研究方向

在应用心理学专业招收研究生,研究方向为临床与健康心理学,强调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并重。给本科生开设《学校心理辅导》,给研究生开设《团体心理辅导》。